从甘蔗生产环节的技术经济指标来看,中国与澳大利亚、泰国糖业在大多数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指标差距还相当大。一是中国蔗农生产规模明显小于澳大利亚和泰国,户均土地规模约为泰国的3%,为澳大利亚的O.5%。中国现有植蔗农户约500万户,蔗农数量1500万人左 右,户均规模不到1/3hm2,户均产糖不到3 t, 数据来源:泰固蔗糖管理办公室.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经济研究局、中国糖业协会。 从制糖环节的技术经济指标比较来看,中国制糖工业的发展水平也和澳大利亚、泰国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中国制糖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生产效率不高。中国现有甘蔗糖厂240余家,平均 日榨能力6000t左右,厂均用工量需1000人左 而澳大利亚全国仅有6000多个植蔗农场,蔗农7120人,农场平均规模77hm2,正常年份每个 右,而澳大利亚生产原糖的工厂仅有27家,平 徐欣等:中国、泰国、澳大利亚糖业竞争力比较与政策启示 均日榨能力一般高达10000 t,厂均用工量仅小、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反映在制糖环节,150~200人;泰国甘蔗糖厂也只有46家,平均 主要表现为制糖企业规模小、制糖成本高,税费日榨能力13000t。二是中国制糖工业技术水平 负担重、产品质量较差、经济效益较低。 相对不高,产糖率低于澳大利亚,略高于泰国,吨糖耗蔗量多于澳大利亚,略少于泰国。2007/082导致中国糖业竞争力较弱的深年榨季,澳大利亚、中国、泰国的产糖率分别为 层次原因分析 1 3.67%、12.23%和11.94%,吨糖耗蔗量分别 为7.31t、8.23 t和8.38t。三是中国制糖成 中国食糖产业竞争力较弱,从表面看体现在 本高于澳大利亚、泰国。以2007/08年榨季为例, 甘蔗生产与制糖工业的技术经济指标与澳大利 中国蔗糖生产成本(不含税)为21.17美分/磅, 亚、泰国等国的差距之上,但深层次的原因还在 而澳大利亚、泰国的制糖成本仅为11.15美分/于:一方面,中国甘蔗生产的基础自然条件较差, 磅和11.8美分/磅(见表2)。四是中国制糖企业使糖业先天竞争优势不足;另一方面,中国政府税负比较重,这大大提高了食糖含税成本。澳大糖业管理体制和支持保护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利亚对食糖生产增值税实行零税率,泰国增值税多缺陷,政府与产业相关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机率也只有7%,而中国食糖增值税率却高达17%制尚需完善,政府对产业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投(出口退税率只有13%),所得税率也高达 入力度还严重不足,对食糖市场和产业链利益分33%,此外糖厂还必须交纳其他多种费用。五是 配机制的宏观调控还有待提高,这些因素都导致 中国食糖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有所不同,难以参了产业竞争力的薄弱。 与国际贸易竞争。一直以来,按照国内的消费习2.1土地、气候等基础自然条件相对较差 惯,制糖企业以生产色值150IU以下的一级白砂中国甘蔗生产的基础自然条件相对较差,这 糖为主,但国际成品糖的消费一般是色值小于是制约中国食糖产业竞争力的首要因素。首先,45Iu的精制糖或色值小于100IU的优级糖。国 从立地条件来看,中国甘蔗种植立地条件差,蔗际食糖贸易以原糖为主,国外制糖企业也多以生 区地处桂、滇、粤丘陵红壤旱地、土壤贫瘠、雨 产原糖为主,但中国制糖企业的制糖工艺却是一量不均、大片蔗田难以实现机械化生产,甘蔗生 步到位,直接产出成品糖,较难参与以原糖为主产成本中近一半为人工成本,导致了种蔗成本的 的国际食糖贸易活动。 提高。而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巴西中南部的蔗 区土地平整,雨量均匀,无需灌溉,100%实现表2 2007/08年榨季中、澳、泰3国制糖工业技术经济指标 了机械化生产。其次,从气候条件来看,中国蔗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条件总体与世界主要产蔗国相近,但极端天气状况频发。雨量分布不均,春旱、秋旱现象普遍,时有冻灾、风灾的影响,自 然灾害对甘蔗生产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广西90% 数据来源:美国农业部。泰国蔗糖生产成本为作者的甘蔗是种植在旱坡地上,是制约生产水平提高 估计值。 的重要因素,据统计,2008年全区有灌溉的甘 总之,通过与泰国、澳大利亚等主要食糖出 蔗面积只有15.2万hm2,仅占14.25%。 口国的一些重要指标的对比,可以看出,在国际 2.2产业技术改进投入力度不足,综合技术水平食糖市场竞争中,中国糖业尚处在明显的劣势地较低 位。反映在甘蔗生产环节,主要表现为生产规模 中国食糖产业技术改进力度不足,产业技术 一41. 甘蔗糖业2010年第6期 Sugarcane andCanesug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