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被杀害的农业经济学家冯锐(6)

时间:2015-02-11 10:09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 点击:
说到冯锐与NGO的渊源,一般人都没注意到还有比平教会更早的因素,因为很少有人看到这史料,那就是陈昭宇的《先夫冯梯霞行状》。“学成归国,教授岭

说到冯锐与NGO的渊源,一般人都没注意到还有比平教会更早的因素,因为很少有人看到这史料,那就是陈昭宇的《先夫冯梯霞行状》。“学成归国,教授岭南,郁郁无所发舒。去而为南京东南大学农科教授,自创乡村教育,凡所擘画,颇为一时学者所重。会以事北游燕,是时晏阳初博士方从熊秉三夫人推行平民教育,才君之为,聘为佐理。余亦以夫人之主,与君为夫妇;君以平民教育,不宜限于都会,宜施诸于农村,农村地广,勿能遍也;则择定县为实施试验之所,先教民制产之道,定推广制度以普及农业科学,不辞艰苦劳怨以赴之;定民受其惠,远近争仿效,而除文盲、作新民,因行之无阻,举世竞言平民教育事矣。”(p5)“自创乡村教育”不知何意?难道是指他在东南大学时就开始搞乡村教育么?可惜这方面尚无任何资料可以证实。很有意思的是,熊希龄第二任夫人朱其慧——熊一生三婚,根据冯锐与陈昭宇结婚的时间来推断,应该是朱其慧——是冯锐与陈昭宇的媒人。朱其慧与熊希龄一起竭尽所能,办理香山慈幼院,救助了很多人,自然对关心弱势群体和体恤乡村的冯锐有好感,因此才有这样从中作伐以便成全之举。

众所周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以原有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相号召,成立于1923年9月的北京,其创办者为朱其慧(平教会董事长)、晏阳初(平教会总干事)、陶行知(平教会董事部书记)等人,从事平民教育。1925年晏阳初与朱其慧、陶行知在一些理念上产生分歧,晏阳初从“中华教育改进社”分出去而开始在定县搞“华北实验区”。这说明冯锐是平教会成立后最早到任的骨干,任生计教育部主任。彼时先后进平教会任职的人都可谓一时俊彦,几乎都是归国留学生,且大多数是名校的硕士、博士,冯锐在其间也算如鱼得水。按陈昭宇的说法是,由于冯锐搞平民教育的名声传到粤地,而被罗致回广东,他自己亦有自效于乡里的想法,因此任岭南大学农学院院长,不久即任广东省建设厅农林局局长。

冯锐在平教会所做的贡献,就像平教会曾经的中学部主任陈筑山、平教会文学部干事瞿世英、乡村教育部主任傅葆琛、平教会《农民报》主编孙伏园、平教会秘书长汤茂如等,他们所做很多事情不为世人所知晓,有时甚至好像此事不曾发过一样,很少被人提及。冯锐在平教会具体做了哪些事,现在已然很难找到相关的史料。好在有他著的《乡村社会调查大纲》,以及他与步毓森、蒋涤旧合著的《农业常识》二书留存于世,这二书都是以平教会的名义出版的,显然属于冯锐在平教会所做的实绩之一。

被杀害的农业经济学家冯锐

《农业常识》由三人合撰,从他们的学业来看是有分工的,步毓森是研究蝗虫的专家,其中关于病虫害的防治当为他所写;而蒋涤旧是遗传学专家,其间谈动植物遗传变异的文字,当属他所为,其它关于土壤、气候诸部分可能系冯锐所写。为何要写这样一本书呢?《农业常识》序言开篇辟首即说:“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去岁训练乡村平民教育干事,对于农业课程,特别注重。盖农业为乡村之根本职业,凡在乡村服务之人,不论所担负者为何事,对于农业应有一种最低限度的常识”(p1)。本书初版于1929年11月,去岁实指1928年之平教会对乡村平民教育干事的训练。到农村而不了解农事的一些基本常识,那当然是无法获得农民的认可的,也不可能让他们对乡村平民教育产生兴趣。

在这样的写作要求下,《农业常识》的确写得通俗易懂,让略识文字的人,看了都得其所说为何。如其讲何为农业,狭义讲农业就是培养有用的植物(五谷及蔬菜等)和有用的动物(农畜家禽等)的职业;从广义上看,农业是社会制度的一种,与工商业同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职业。他们看了坊间的农业书籍,“多为学校课本式之书本,非属于专门,即偏重理论。对于农业科学之普通常识,能为有统系而切实之解释者,本编可谓绝无仅有之作。编著此册之宗旨,一方面以应本会干事之需要,而一方面即欲灌输农业科学常识于一班与农业有关之人民,及日常处田间之农夫”(p1)。一帮科学家说自己所著之书,是绝无仅有之作,一方面或许实情就是如此,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对撰写此著有相当的信心。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