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十五”时期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市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也比较多,主要表现在: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工业发展滞后,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偏低;中心城市规模小,城市功能不完善,城镇化水平低;投资规模不大,缺乏重大项目尤其是生产性项目拉动;基础设施薄弱,交通、电力、口岸等设施条件落后;“三农”问题突出,农民增收难度较大;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总之,当前我市的发展刚刚起步,仍然处于艰难爬坡阶段,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努力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断加快全市三个文明建设步伐。 “十一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一五”是我市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总体上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仍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但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内外环境有利于我市加快发展。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明确我市“十一五”时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十一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主线,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推进以富裕崇左、文化崇左、生态崇左、平安崇左为中心内容的和谐崇左建设。 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崇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根据市委一届四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崇左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提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经济增长方面。2010年,生产总值达到261亿元(2005年价,下同),“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10785元(折算1330美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亿元,年均增长5.45%;第二产业增加值111亿元,年均增长21.9%;第三产业增加值78亿元,年均增长8.3%;财政收入29.5亿元,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2010年达到120亿元,五年累计投资总额达444亿元。 ——资源节约利用方面。资源利用率要有明显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明显降低;森林覆盖率达47.6%,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 ——经济结构方面。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6%左右;城镇化率由22%提高到27%;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0%左右,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经济的比重大幅度提高。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37.3:27.9:34.8调整为28:42:30。 ——基础设施方面。交通、口岸、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城市建设方面。中心城市建设有较大的发展,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聚集辐射功能进一步提升,县城和小城镇加快发展。 ——开放型经济方面。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0.78亿美元,年均增长18%。其中,出口8.05亿美元左右,年均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8%,五年累计利用外资6753万美元。 ——社会事业发展方面。201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和巩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69%;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69%,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7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明显提高;全市总人口控制在245万人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