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生活方面。城乡就业岗位不断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下;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4.2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7平方米;农村贫困人口规模下降到60.6万人;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崇左取得好成效。 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2.7番,人均水平与全国同步达到3000美元,经济总量迈上更高台阶,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通道经济更加繁荣,城乡差距明显缩小,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比较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围绕上述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这些任务包括富裕崇左、文化崇左、生态崇左、平安崇左建设的各个方面。这是结合我市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重要实践,是加快富民兴市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行动。在《纲要(草案)》中,第4至第9章主要阐述富裕崇左建设的内容,第10章主要阐述文化崇左建设的内容,第11章主要阐述生态崇左建设的内容,第12章主要阐述平安崇左建设的内容,第13至18章主要阐述规划实施的机制和保障措施。 (一)紧抓第一要务,大力发展通道经济 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加快通道经济发展,推进富裕崇左建设。为此,《纲要(草案)》提出要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方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2010年,农林牧渔产值达109亿元,年均增长6.3%。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村建设工作,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近期要重点规划建设南友高速公路及其联线两旁的村屯,塑造中国—东盟陆路大通道的新形象。结合新阶段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加大加强水、电、路、通信、生态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事业,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二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在稳定基本农田面积和种粮面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重点建设糖蔗、特色水果、蔬菜、木薯、剑麻、有机茶叶、中草药、畜牧养殖、水产养殖、林业等十大优势农产品基地,重点扶持发展蔗糖深加工、淀粉加工、剑麻加工、林化加工、茶叶加工、甜玉米加工、水果汁加工、蔬菜加工、果脯生产加工、畜禽产品加工等龙头企业,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全面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三要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健全以各级农民教育培训中心和农业广播学校为骨干、其他有关部门参与的农村培训网络,积极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加强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素质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四要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推进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活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这是加快发展通道经济的主体和重点。要以提升传统工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载体,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做强糖业,做大锰业,大力发展建材、电力、农产品加工、林产林化等优势产业,逐步形成支撑和带动我市经济发展的特色明显、结构合理的工业体系。到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3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65亿元。一是做强糖业。重点建设崇左市国家生态工业糖业示范园区,抓好蔗糖副产品综合利用及糖料深加工以及发展与糖关联产业,打造中国“糖都”。到2010年,机制糖产量达200万吨,蔗渣综合利用率达50%,糖料深加工占原生糖20%左右,蔗糖产业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二是做大锰业。以打造中国“锰都”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向规模化、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实现资源增值。到2010年,锰加工业年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实现税利28亿元。三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以推行清洁生产为主导,利用两种资源发展优势工业,重点发展建材、电力、农产品加工、林产林化等四大优势工业。到2010年,优势工业产值达85亿元。四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强自主创新,培育生物和制药产业,开发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加大高新技术在传统优势产业中的应用。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5亿元。 |